蕓薹食譜121222

出自蕓薹食譜學習Wiki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之一

咳嗽這件事,跟便秘、腹瀉是很像的。

我們可以說,大腸的任務就是要想辦法很正常的把大便推出去人體。同理,肺不是生來給咳嗽用的,肺的任務就是要很正常的做氣體與津水的交換。

因此,之前曾經說過,只要你自己不亂搞,大便失調始終都會解決。同理,只要你不亂搞,咳嗽會自然消失,不會久咳。然而現在大便失調的人跟久咳不愈的人滿街都是,這自是起因於大家每天都會惡搞自己的身體。

幸運的是,之前講述關於大便失調的概念以及湯方都可以用來對治久咳,可以去參考一下。

心跟肺雖然都在上焦,但是心的能量卻不是直接到肺,而是繞了身體一圈才到肺,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這其實跟圓的起點和終點雖然都是同一個,但因為「方向」的關係,所以就有了起點和終點的分別。

所以我們可以這麼說,「動」是判列陰陽的開始。

當起點終點之間不能相連貫,就會可能產生咳。氣之連貫,本該如臂使指,咳嗽就是你無法順意的指揮你的指頭。



之二

人的身體有一些很特殊的運作,使得疾病看起來捉摸不定。

我們知道,半透膜的兩邊有壓差,會讓帶有雜質的水被分離成純水以及雜質濃度更高的汙水。

如果持續這個動作且一直疊高必須的壓力,那膜的一邊,純水會越來越多,另外一邊,則是雜質濃度越來越高。

我們的身體亦然,在一個「半透膜」的機制下,將水氣分成兩邊,一邊往內存為津液、真水,一邊成為高濃度壓縮的垃圾。

因此,一邊越來越白,一邊越來越黑,一邊白色越疊越厚,一邊黑色越疊越多。

身體中經過半透膜般的機制分出白與黑,就是中醫術語講到的「水」與「飲」的區別。(這些術語在傷寒雜病論中的辨咳嗽水飲黃汗歷節病脈證並治中有提到)

只是,如果這些身體產生出來的水或是痰飲,可以順利內存或是運送到大腸繼續利用,那就不會呈現出危害,也就不成水、飲。

但當在此篇之一所講的,心到肺之間的連貫性出現了障礙時,陽氣不能在肢體的各處貫串,就會使這些偏陰的物質從身體各處送往終點站時從氣態變成液態,成為痰飲、水病。

這時候可以用帶有海帶、豆干、米的食譜去解決這些問題。(蕓薹食譜中有海帶、豆干的食譜搭配白飯)

水病分成三種狀態,這必須先講解一下層疊的概念。

先從石灰說起。我們都知道,生石灰泡水以後會成為熟石灰水,石灰水如果跟二氧化碳作用,會產生石灰石。石灰石經過煅燒以後,又會成為生石灰。

我們人體裡面就有一種這樣的機制,可以經過水火交替作用,不斷的在津液的解壓縮和壓縮之間調整。不過在常溫下,會是如生石灰泡水放熱,然後跟二氧化碳作用產生石灰石這樣的反應在進行著。

而這個過程其實就很類似我們身體的指甲、頭髮、骨骼的產生過程。也很像是蠶吐絲的過程。所以我們的太陰區塊就是這樣,一層一層蠶絲或是說一層層輕薄的衛生紙累積而成。

身體津液是層疊產生,而陽氣也是層疊分佈在身體上,幫助身體的運行。這個層疊可以想像成從我們皮膚底下血管內開始往上疊,疊到皮膚外(垂直皮膚疊上)

pic4-27.png

每高一層,要在那個網路上維持氣態運行的能量就要高一點。也因此,這個氣態運行的機制很容易就會因為陽氣虛損被破壞。當高一點層面(起碼在表皮以上)的氣態「液化」之時,我們不一定會實際看到水,但卻可以感受到,這叫做「風水」。(註一)

當在表皮以下的網路上,氣態運行不順產生液化,那就會產生我們常說的水腫。

而這都還好,是歸屬在第一類,最輕微的狀況,因為這狀態下,陽氣起碼還夠填滿軀幹,走到四肢。

第二類,如果是在軀幹內出問題,水出不去四肢,那就會有胸口喘滿、腹脹等痛苦。但這狀況起碼表示外來的水可以出胃,過主幹的末梢,變化成身體的水,只是變成水以後,陽氣不夠運行這些水。(註二)

最後一類是最嚴重,是陽氣連到軀幹的極點都不行。外來的水、低階的陰分一直無法化成我們身體的水或是高階的陰分,最後就會清濁不分的溢出體外,那叫作黃汗。

而一旦陽氣繼續內縮,主控機制決定把身體「降階」配合,以避免陰陽差距過大而往生之時,就會產生一段過渡期,那段過渡期會讓你體會到「身體的實際運作」。

亦即,你會感覺到「津液」、「垃圾」在體內運行、卡死,而有殺豬般的痛苦了。

這就是所謂的歷節。

「飲」的部份也跟「水病」一樣有分類,日常習慣說的痰飲,只是「飲」的其中一種,那是最輕微的一種失常,這種汙水已經可以從四肢回收,過肺成為痰,被送到大腸,只是大腸再利用的機制失靈。(註三)

次輕微的是污水已經到肺,卻成不了痰,在那邊懸着。

比這個再慘一點的,是水只過得了主幹的末梢卻過不了四肢的末梢。

最慘的一個就是跟黃汗同一個等級,連主幹的末梢都到不了。

人體的機制,要全然分辨清濁,清者藏,濁者收,必得要「到得了末梢」,這是因為不到末梢,陽氣無法因為抵住「實體陰分」而產生壓力,那就起不了過濾作用。

而如果黃汗等級的狀況一直持續,身體清濁老是不分,不但無法補充真陰,還會讓垃圾殘留,到了末尾,水液衰少到心與肺之間的阻隔都被耗光,那就會產生癰膿。

在之前已經花了很多篇幅說,陰陽不能入極的危害。也提到了些食譜去緩解。

這邊條列一些如下:

逐飲湯:番薯葉空心菜高麗菜、烏梅、苦瓜、豬腰、生薑

勾陳湯:甘草大棗、酸棗、橘子、紅豆泥、香蕉、花生、木瓜、苜蓿、黃連

真武湯加黃耆。(註四)

通乳湯:蔥、韭菜、大蒜炒豬肉,豬肉少,其他幾樣多,搭配金桔大棗烏梅甘草茶。

太乙湯:蒲瓜、苦瓜、毛豆、白飯、番薯葉、菊花、橘子。

采薇湯:海帶、豆干、白飯、豆腐、毛豆、葶藶的嫩莖與葉、魚、葡萄乾土司。

海豚湯:臭氧水、豬苓、海鹽、鹽滷、桑葚、粳米、藍莓、草莓、蘋果、豆漿。

最後,其實如果在長大的階段,也就是層疊白紙慢慢堆疊定案的階段中,這些白紙品質不太好,那就會出現一個尷尬的狀況—就是某一關卡,陽氣會固定需要耗損很多甚至停滯發熱,例如,每一關都是木材,風就可以透過,結果第五十關是塑膠,那風的形態透不過,非得是高階的光形態才可以穿透。

這時候就會很容易出現咳嗽水飲病,而如果一直誤治,就會從普通的風水、痰飲加重成支飲、石水,甚至到黃汗、歷節。

然後一直反覆降階,最後就會在心下產生痞硬堅築的狀況,不可以不慎啊!

治療上,水飲之病,傾向在心、肺與心包系統上著力,行陽去濕、去濕生真水。

註一:風水其脈自浮,其證骨節疼痛,惡風。皮水其脈亦浮,其證胕腫,按之沒指,不惡風,腹如鼓,不渴,當發其汗。正水其脈沉遲,其證為喘。石水其脈自沉,其證腹滿不喘,當利其小便。黃汗其脈沉遲,其證發熱,胸滿,四肢頭面腫,久不愈,必致癰膿。

註二:外來的水,包括我們日常說的水以及從食物中攝取的水分,必須經過胃的蒸著成氣,入極到頭頂或是四肢的最底,轉頭,才會成為身體可以自由運用的水。

註三:問曰:飲病奈何?師曰:飲病有四,曰痰飲,曰懸飲,曰溢飲,曰支飲。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腸間,瀝瀝有聲,為痰飲;水流脇下,咳唾引痛,為懸飲;水歸四肢,當汗不汗,身體疼重,為溢飲;水停膈下,咳逆倚息,短氣不得臥,其形如腫,為支飲。

註四:這邊的真武湯不是唯一的,只要蕓薹食譜中符合真武湯的方義者都可。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蕓薹食譜
公孫本草誌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