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花

出自蕓薹食譜學習Wiki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 古籍敘述:
    • 《唐本草》:治口噤不語,血結,產后諸疾。
    • 《本草蒙筌》:喉痺噎塞不通,搗汁咽。
    • 《綱目》:活血,潤燥,止痛,散腫,通經。
    • 《本草正》:達痘瘡血熱難出,散斑疹血滯不消。
    • 《本草再新》:利水消腫,安生胎,墮死胎。
    • 《本草衍義補遺》:紅花,破留血,養血。多用則破血,少用則養血。
    • 《本草經疏》:紅藍花,乃行血之要藥。其主產后血暈口噤者,緣惡血不下,逆上沖心,故神昏而暈及口噤,入心入肝,使惡血下行,則暈與口噤自止。腹 內絞痛,由于惡血不盡,胎死腹中,非行血活血則不下;瘀行則血活,故能止絞痛,下死胎也。紅藍花本行血之藥也,血暈解、留滯行,即止,過用能使血行不止而 斃。
    • 《本草匯言》:紅花,破血、行血、和血、調血之藥也。主胎產百病因血為患,或血煩血暈,神昏不語;或惡露搶心,臍腹絞痛;或瀝漿難生,;或胞衣不 落,子死腹中,是皆臨產諸證,非紅花不能治。若產后血暈、口噤指搦;或邪入血室,譫語發狂;或血悶內脹,僵仆如死,是皆產后諸證,非紅花不能定。凡如經閉 不通而寒熱交作,或過期腹痛而紫黑淋漓,或跌撲損傷而氣血瘀積,或瘡瘍痛癢而腫潰不安,是皆氣血不和之證,非紅花不能調。
    • 《藥品化義》:紅花,善通利經脈,為血中氣藥,能瀉而又能補,各有妙義。若多用三、四錢,則過于辛溫,使血走散。同蘇木逐瘀血,合肉桂通經閉, 佐歸、芍治遍身或胸腹血氣刺痛,此其行導而活血也。若少用七、八分,以疏肝氣,以助血海,大補血虛,此其調暢而和血也;若止用二、三分,入心以配心血,解散心經邪火,令血調和,此其滋養而生血也;分量多寡之義,豈淺鮮哉。
  • 別名:紅藍花、刺紅花、草紅花。
  • 科屬分類:菊科
  • 植物形態:紅花,越年生草本,高50-100cm。莖直立,上部分枝,白色或淡白色,光滑無毛。葉互生;無柄;中下部莖生葉披針形、卵狀披針形或條橢圓形,長 7-15cm,寬2.5-6cm,邊緣具大鋸齒、重鋸齒、小鋸齒或全緣,稀羽狀深裂,齒頂有針刺,刺長1-1.5mm,向上的葉漸小,披針形,邊緣有鋸 齒,齒頂針刺較長,可達3mm;全部葉質堅硬,革質,兩面無毛,無腺點,有光澤。頭狀花序多數,在莖枝頂端排成傘房花序,為苞葉所圍繞;苞片橢圓形或卵狀 披針形,連先端針刺長2.5-3cm,邊緣有或無針刺;總苞片形,直徑2.5cm;總苞片4層,外層豎琴狀,中部或下部有收縊,收縊以上葉質綠色,邊緣無 針刺或有篦齒狀針刺,收縊以下黃白色;中內層硬膜質,倒披針狀橢圓形至長倒披針形,長達2.2cm,先端漸尖;全部苞片無毛,無腺點;小花紅色、桔紅色, 全部為兩性,花冠長2.8cm,細管部長2cm,花冠裂片几達檐部基部。瘦果倒卵形,長5.5mm,寬5mm,乳白色,有4稜,無冠毛。花果期5-8月。
  • 藥用部份:為菊科植物紅花的花。
本草論性29 -乾薑、紅花、牛奶
蕓薹食譜121203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蕓薹食譜
公孫本草誌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