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絲子

出自蕓薹食譜學習Wiki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 本經敘述:味辛平。主續絕傷,補不足,益氣力,肥健。汁去面鼾。久服明目,輕身延年。一名菟蘆。生山谷。
  • 其他古籍:
    1. 《本草經疏》:五味之中,惟辛通四氣,復兼四味,《經》曰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菟絲子之屬是也,與辛香燥熱之辛,迥平不同矣,學者不以 辭害義可也。為補脾腎肝三經要藥,主續絕傷、補不足、益氣力、肥健看,三經俱實,則絕傷續而不足補矣。脾統血,合肌肉而主四肢,足陽明、大陰之氣盛,則力 長而肥健。補脾故養肌,益肝腎故強陰,堅筋骨,暖而能補腎中陽氣,故主莖中寒精自出,溺有餘瀝,口苦燥渴者,脾腎虛而生內熱,津液因之不足也,二臟得補, 則二病自愈。寒血為積者,勞傷則血瘀,陽氣乏絕則內寒,血隨氣行,氣弱不能統血以行,久而為積矣。凡勞傷,皆脾腎肝三臟主之,肝脾氣旺,則瘀血自行也。
    2. 《本草匯言》:菟絲子,補腎養肝,溫脾助胃之藥也。但補而不峻,溫而不燥,故入腎經,虛可以補,實可以利,寒可以溫,熱可以涼,濕可以燥,燥可以 潤。非若黃柏、知母,苦寒而不溫,有瀉腎經之氣;非若肉桂。益智,辛熱而不涼,有動腎經之燥;非若蓯蓉、瑣陽,甘咸而滯氣,有生腎經之濕者比也。如《神農 本草》稱為續絕傷,益氣力,明目精,皆由補腎養肝,溫理脾胃之徵驗也。
    3. 《本草新編》:菟絲子,可以重用,亦可一味專用。遇心虛之人,日夜夢,精頻洩者,用苑絲子三兩,水十碗,煮汁三碗,分三服,早、午、晚各一服即 止,且永不再遺。此乃心、肝、腎三經齊病,水火兩虛所致。菟絲子正補心、肝、腎主聖藥,況又不雜之別味,則力尤專,所以能直人三經以收全效也。他如夜夢不 安,兩目昏暗、雙足乏力,皆可用之一、二兩,同人參、熟地、白術、山萸之類,用之多建奇功。
    4. 《本經逢原》:菟絲子,祛風明目,肝腎氣分也。其性味辛溫質粘,與杜仲之壯筋暖腰膝無異。其功專於益精髓,堅筋骨,止遺洩,主莖寒精出,溺有餘 瀝;去膝腔酸軟,老人肝腎氣虛,腰痛膝冷,合補骨脂、杜仲用之;諸筋膜皆屬於肝也。氣虛瞳子無神者,以麥門冬佐之,蜜九服,效。凡陽強:不痿,大便燥結、 水赤澀者勿用,以其性偏助陽也。
    5. 《本草正義》:菟絲為養陰通絡上品。其味微辛,則陰中有陽,守而能走,與其他滋陰諸藥之偏於膩滯者絕異。纓仲醇謂五味之中、辛通四氣,《經》言辛 以潤之,菟絲子之屬是也,與辛香燥熱之辛,迥乎不同,所解極為削切。《本經》續絕傷,補不足,益氣力,肥健人,於滋補之中,皆有宣通百脈,溫運陽和之意。 汁去面府,亦柔潤肌膚之功用,久服則陰液足而目自明。
  • 別名:菟絲實、吐絲子、無娘藤米米、黃藤子、龍須子、蘿絲子、黃網子、黃蘿子、豆須子、纏龍子、黃絲子。
  • 科屬分類:旋花科
  • 植物形態:
    • 菟絲子 一年生寄生草本。莖纏繞,黃色,纖細,直徑約1mm,多分枝,隨處可生出寄生根,伸入寄主體內。葉稀少,鱗片狀,三角狀卵形。花兩性,多數和簇生成小傘形或小團傘花序;苞片小,鱗片狀;花梗稍粗壯,長約1mm;花萼西洋太,長約2mm,中部以下連合,裂片5,三角狀,先端鈍;花冠白色,壺形,長約 3mm,5淺裂,裂片三角狀卵形,先端銳尖或鈍,向外反折,花冠簡基部具鱗片5,長圓形,先端及邊緣流蘇狀;雄蕊5,著生於花冠裂片彎缺微下處,花絲短,花藥露於花冠裂片之外;雌蕊2,心皮合生,子房近球形,2室,花柱2,柱頭頭狀。蒴果近球形,稍扁,直徑約3mm,幾乎被宿存的花冠所包圍,成熟時整齊地周裂。種子2-4顆,黃或黃褐色卵形,長約1.4-1.6mm,表面粗糙。花期7-9月,果期8-10月。
    • 南方菟絲 與菟絲子形態相似,區別點是:雄蕊著生於花冠理解片彎缺處,花絲較長,花冠基部的鱗片先端2裂;蒴果僅下半部被宿存花冠包圍,成熟時不整齊地開裂;種子通常4顆,卵圓形,長0.7-2mm,淡褐色。花果期6-8月。
    • 與菟絲子的主要區別是:莖較粗壯,肉質,直徑1-2.5mm,黃色或紅色的莖上常帶紫紅色瘤狀斑點。花序穗狀,長達3cm,基部常多分枝;花萼碗狀,內質,背面常有紫紅色瘤狀突起;花柱單一,柱頭2裂。蒴果卵圓形,長約5mm;種子1-2顆,長3-3.5mm,種皮黃至黃棕色。花期8-10月,果期9-11月。
  • 藥用部份:為雙子葉植物藥旋花科植物菟絲子、南方菟絲子、金燈藤等的種子。
  • 補充:菟絲花—
    1. 《本經》:汁去面皯。
    2. 陶弘景:其莖挼以浴小兒,療熱痱。
    3. 《本草蒙簽》:解熱毒癢疹,散癢塌痘瘡。
    4. 杜文燮《藥鑒》:利水,治濕熱。
    5. 《百草鏡》:治癃淋濁痢,帶下,黃疸,預解痘毒,敷紅絲疔。
    6. 《藥性考》:涼血散血。治癰疽腫毒諸症,吐、衄、崩、便、咳。咯諸血,服之能止,解諸藥毒,瘴癧疔癰惡瘡。
    7. 《李氏草秘》:治血,解痘瘡毒,難產酒煎服。
    8. 《綱目拾遺》:葛祖治狐騷氣,辟汗愈瘧。
    9. 《植物名實圖考》:洽跌打,利小便。
    10. 《四川中藥志》:行血,生精,發痘麻;洗汗斑及散痧。
    11. 《陝西中藥志》:內用有滋陰作用;煎湯外用治陰瘡,陰腫,陰癢,陰痛及陰道滴蟲病。
蕓薹食譜120928
雜病論理2-回春茶、真武去毒湯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蕓薹食譜
公孫本草誌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