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豆豉

出自蕓薹食譜學習Wiki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 古籍敘述:
    1. 《綱目》:黑豆性平,作豉則溫。既經蒸署,故能升能散;得蔥則發汗,得鹽則能吐,得酒則治風,得薤則治痢,得蒜則止血;炒熟則又能止汗,亦麻黃根節之義也。
    2. 《本草經疏》:豉,惟江右談者治病。《經》雲,味苦寒無毒,然詳其用,氣應微溫。蓋黑豆性本寒,得蒸曬之氣必溫,非苦溫則不能發汗、開腠理、治傷 寒頭痛、寒熱及瘴氣惡毒也。苦以湧吐,故能治煩躁滿悶,以熱郁胸中,非宣劑無以除之,如傷寒短氣煩躁,胸中懊憹,餓不欲食,虛煩不得眠者,用梔子豉湯吐之 是也。又能下氣調中辟寒,故主虛勞、喘吸,兩腳疼冷。
    3. 《本草匯言》:淡豆豉,治天行時疾,疫癘瘟瘴之藥也。王紹隆曰:此藥乃宣郁之上劑也。凡病一切有形無形,壅脹滿悶,停結不化,不能發越致疾者,無 不宣之,故統治陰陽互結,寒熱選侵,暑濕交感,食飲不運,以致傷寒寒熱頭痛,或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甚至反復顛倒,心中澳憹,一切時災瘟瘴,瘧痢斑毒,伏 痧惡氣,及雜病科痰飲,寒熱,頭痛,嘔逆,胸結,腹脹,逆氣,喘吸,腳氣,黃疸,黃汗,一切沈滯濁氣搏聚胸胃者,咸能治之。倘非關氣化寒熱時瘴,而轉屆形 藏實熱,致成痞滿燥實堅者,此當卻而謝之也。
    4. 《本經疏證》:豆鼓治煩躁滿悶,非特由於傷寒頭痛寒熱者可用,即由於瘴氣惡毒者亦可用也。蓋煩者陽盛,躁者陰逆,陽盛而不得下交,陰逆而不能上 濟,是以神不安於內,形不安於外,最是仲景形容之妙,曰反復顛倒,心中澳憹。惟其反復顛倒,心中懊憹,正可以見上以熱盛,不受陰之滋,下因陰逆,不受陽之 降,治之不以他藥,止以豆豉梔子成湯,以梔子能洩熱下行,即可知豆豉能散陰上逆矣。
    5. 《別錄》:主傷寒頭痛寒熱,瘴氣惡毒,煩滿悶,虛勞喘吸,兩腳疼冷。
    6. 《藥性論》:治時疾熱病發汗;熬末,能止盜汗,除煩;生搗為丸服,治寒熱風,胸中生瘡;煮服,治血痢腹痛。
    7. 《日華子本草》:治中毒藥,瘧疾,骨蒸;並治犬咬。
    8. 《珍珠囊》:去心中懊憹,傷寒頭痛,煩躁。
    9. 《綱目》:下氣,調中。治傷寒溫毒發癍,嘔逆。
    10. 《本經逢原》:以水浸絞汁,治誤食鳥獸肝中毒。
    11. 《會約醫鏡》:安胎孕。
  • 別名:香豉、豉、淡豉、大豆豉。
  • 科屬分類:豆科
  • 植物形態:大豆,一年生直立草本,高60-180cm。莖粗壯,密生褐色長硬毛。葉柄長,密生黃色長硬毛;托葉小,披針形;三出複葉,頂生小葉菱狀卵形,長7-13cm,寬3-6cm,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或圓形,兩面均有白色長柔毛,側生小葉較小,斜卵形;葉軸及小葉柄密生黃色長硬毛。總狀花序腋生;苞片及小苞片披針形,有毛;花萼釧狀,萼齒5,披針形,下面1齒最長,均密被白色長柔毛;花冠小,白色或淡紫色,稍較萼長;旗瓣先端微凹,翼瓣具1耳,龍骨瓣鐮形;雄蕊 10,二體;子房線形,被毛。莢果帶狀長圓形,略彎,下垂,黃綠色,密生黃色長硬毛。種子2-5顆,黃綠色或黑色,卵形至近球形,長約1cm。花期6-7 月,果期8-10月。
  • 藥用部份:為豆科植物大豆的黑色的成熟種子經蒸罨發酵等加工而成。
蕓薹食譜120807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蕓薹食譜
公孫本草誌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