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出自蕓薹食譜學習Wiki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 古籍敘述:
    • 《本草圖經》:凡用蔥、薤,皆去青留白,雲白冷而青熱也,故斷赤下方取薤白同黃柏煮服之,言其性冷而解毒也。
    • 《綱目》:治少陰病厥逆洩痢,及胸痺刺痛,下氣散血,安胎。溫補助陽道。
    • 《本經逢原》:搗汁生飲,能吐胃中痰食蟲積。
    • 《嶺南採藥錄》:和生鹽搗爛敷瘡;被鐵針傷,留鐵鏽於肌肉,敷之可以吸出。能發散解表,健胃,開膈。
  • 別名:薤根、藠子、野蒜、小獨蒜、薤白頭。
  • 科屬分類:百合科
  • 植物形態:
    • 小根蒜,多年生草本,高30-60cm。鱗莖近球形,直徑0.7-1.5cm,旁側常有1-3個小鱗莖附著,外有白色膜質鱗被,後變黑色。葉互生;葉蒼綠色,半圓柱狀狹線形,中空,長20-40cm,寬2-4mm,先端漸尖,基部鞘狀抱莖。花莖單一,直立,高30-70cm,繖形花序頂生,球狀,下有膜質苞片,卵形,先端長尖;花梗長1-2cm,有的花序只有很少的小花,而間以許多的肉質小珠芽,甚而全變不小株芽;花被片6,粉紅色或玫瑰色;雄蕊6,比藥被長,花絲細長,下部略擴大;子房上位,球形。蒴果倒卵形,先端凹入。花期5-6月,果期8-9月。
    • 藠頭,與上種相似。主要區別為:鱗莖數枚聚生,狹卵狀,直徑1-1.5cm;鱗莖外皮白色或帶紅色,膜質,不破裂。葉基生,2-5枚;具3-5棱的圓柱狀,中空,近與花葶長。花葶側年,圓柱狀,高20-40cm,總苞膜質,2裂宿存,繖形花序半球形,鬆散,花梗為花被的2-4倍長,具苞片;花淡紫色至藍紫色,花被片6,長4-6mm,寬橢圓形至近圓形,鈍頭;花絲為花被片的2倍長,僅基生部合生並與花被貼生,內輪的基部擴大,兩側各具1齒,外輪的無齒;子房寬倒卵形,基部具3個有蓋的凹穴;花柱伸出花被。花、果期10-11月。
    • 長梗薤白,植株無蔥蒜味。鱗莖單生,卵球狀或近球狀,直徑1-2cm;鱗莖外皮灰黑色,膜質,不破裂,內皮白色。葉圓柱狀或近半圓狀,中空,具縱棱,沿縱棱具細糙齒,等長於或長於花葶,寬1-3mm。繖形花序疏散;小花梗不等長,長7-11cm,基部具小苞片;花紅色至紫紅色;花被片基部彼此靠合成管狀,花被片長7-10mm,子房每室具6胚珠。花果期7-9月。
    • 天藍小根蒜,鱗莖近球形,直徑1-2cm,基部常具外皮暗紫色的小鱗莖。鱗莖外皮暗灰色,紙質,不破裂,內皮白色,膜質。葉3-5枚,條形,背面具1 條縱棱,有時為三棱狀條形,乾時常扭卷,比花葶短,寬2-5mm,到花期逐漸枯死;葉片和葉鞘光滑或沿縱脈具細糙齒。花葶高25-85cm;繖形花序球狀或半球狀,具多而密集的花,有時具珠芽;小花梗近等長,比花被片長2-6倍;花天藍色,乾後常變藍紫色。花、果期6-8月。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蕓薹食譜
公孫本草誌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