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牙齒的保健談中醫的基礎概念

出自蕓薹食譜學習Wiki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材料:甘蔗、排骨、醬油、川芎(最好是川芎種子)、鮮奶、大蒜、香腸


特別注意:醬油必須以市面上的醬油先滷過帶肥肉的豬肉者方可。


在開始講這些之前,要先提到一個很有趣的概念,我常說,神用祂自己的形象創造了人,所以,以此推理,神該長什麼樣子呢?這是個謎題,我特地附了一個連結圖檔,告訴大家我認為的神的樣子。(http://ppt.cc/NL2G)


雖然看起來很荒唐,但我真的是這樣認為。所以對任何的人體內思考運作,我都會參照古書然後用物理學、地球科學的角度去思考,而對藥物食物的作用,我都會傾向查究其肉眼可見之性,然後去體悟其中的奧妙。


我並不認為把一隻小老鼠抓來灌藥以後再去切他整他抽他血,然後做一堆的所謂生化研究(簡單說就是讓小老鼠上刀山下油鍋)會可以幫助自己多瞭解一點中醫。畢竟,從神農到李時珍,大概都沒啥人這麼做,而根據古籍記載,他們曾經治療過的病,比起現在的醫生們也不遑多讓。


人的身體運作,跟整個地球的運作是重合的,只是規模有大小,這也可說順天應人的真諦了。


講完上述前言以後,我要說一個我親身體會到的觀念—我們對人體無法以單一系統和表現來論述。


八卦中的四十一、四十二卦,山澤損和風雷益。如果你們可以自己畫一個圖,就是一座山下有湖泊。那我們想像一下,從山到湖澤,這樣的水循環,其道必損,降雨在山上,經過溪流流到山下的湖澤,這湖澤承接天陽,故會一直蒸發,必定會讓你覺得,只看山澤這個系統,似乎只是一直在「損」,可是,山澤損下面接的卻是風雷益。這不是很有趣的事嗎?


當你在地表「儲水」系統中減損了什麼,卻會「益」了他處或此處的風雷。風是能量和緩散發的表現,雷則是能量極速增加到系統無法承擔而釋放的表現。所以,在某地山澤系統裡面減損了什麼,卻將在地球的另外一處增加了那個地區的能量。


所以岔個題外話,我在以前曾說過, 人體的運作既然像是地球那樣,那裡面絕對沒有單純的乾和濕,這邊變得「濕」,那邊便會比較「乾」,必得看整體。


在人體當中充滿了一個「相對」性,任何事物都得以中焦「做歸零」的動作去看待,例如,上焦「看起來」寒的人,多因為下焦「看起來」熱,下焦運作速度快,氣的產生量大,經過運行到上焦,肺來不及收斂,就會容易咳,而顯得納氣量少。


這是「中」醫的內涵,中醫不是因為是中國的醫術才叫做中醫,而是因為這門學問很重視座標軸上的零點和任何事物的中點。


為什麼特別提到山澤損和風雷益呢?牙齒和口腔其實就很像是山澤系統的組合,山是河流的初始,由陽化陰,湖泊海澤則是水流的終點,等待陰化陽。是頭與尾的組合。


黃帝內經五味論第六十三提到:「少俞曰︰『苦入於胃,五穀之氣,皆不能勝苦,苦入下脘,三焦之道,皆閉而不通,故變嘔。齒者,骨之所終也,故苦入而走骨,故入而復出知其走骨也。』」


口,是食物入人體的起點,牙齒負責幫忙咬合,但是就體內循環補益的終點來說,牙齒卻還在骨頭之後,你必須補益了骨髓,才可以補到牙齒。因此我必須說,牙齒健康這件事是非常難非常難的。因為從體內水循環的初始到終點,只要有任何堵塞,那就不會有機會真正的讓牙齒健康。


但是,就像是我所習慣的哲學來說,你看到這麼難,心中很沮喪,但是因著身體的圓轉不斷性,其實我們可以說,以前曾經介紹過的任何一道食譜都可以補益到牙齒。這才是中醫裡面的精髓。


這道食物其實很簡單,甘蔗的話用蔗糖或是甘蔗汁都可以,甘蔗圓柱形莖的外皮是紫、黑或紅色,有節而長,削去外皮則是黃色而硬脆,這補益的應該說是小腸的真陰(把小腸當做督脈的關聯系統便可得知),而醬油滷排骨則在前面已經說了,是一種內滲於骨空,補益骨髓的食物。小腸的火旺,陽氣盛,自然可以提供督脈運行的力量,搭配上醬油滷排骨,可以幫助脊柱內的陰液上下傳輸。


再來是川芎,川芎這個藥材可以說是在模擬人體在甘草之後杏仁之前的動作。甘草模擬的是中焦胃抽取水穀之氣以及下焦津水以傳肺的動作,而杏仁則是加強了膻中會氣的功能,就好像大青龍湯的頭和尾那樣,所以川芎就好像是天龍的龍身那樣。


而鮮奶之前說過,可以說跟體內過濾濃縮好幾次的,最後端的津液雷同,所以川芎加上鮮奶也可以行陰液與陽氣於脊椎。香腸主要是在那層腸衣,可以補益體內有粘膜所在的組織。大蒜就如之前所述,可以提供善行百脈的能力。


整體來說是把火力集中在任督二脈,以驅使人體最後一道補益骨髓爾後讓牙齒可以強健的功用可以完成。而且,只有體內陽氣循環不絕,口中的津液時時得到新鮮的陽氣補充,才可以讓口腔保持著「生鮮」的狀態。牙齒要健康,絕對不是牙齒本身好就好。就植物的角度來說,人的牙齒就好像植物的花冠那樣,要花開得漂亮,天時地利都要配合,這也是牙齒照護的要訣,氣與津要能夠走到極致,牙齒方可整齊漂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蕓薹食譜
公孫本草誌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