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

出自蕓薹食譜學習Wiki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 古籍敘述:
    1. 香菇原稱香蕈。
    2. 《日用本草》始入藥用,雲:“蕈生桐、柳、枳椇木上,紫色者,名香蕈。”
    3. 早在宋代陳仁玉《菌譜》載:“合蕈,生邑極西韋羌山,高迥秀異。寒極雪收,林木堅瘦,春氣微欲動,土松芽活,此菌候也。菌質外褐色,肌理玉潔芳香,韻味發釜鬲,聞百步外。蓋菌多種,例柔美,皆無香,獨合蕈香與味稱。”
    4. 《菌譜》所言合蕈與《日用本草》之香蕈,從其所述的外褐色,肌理玉潔,氣味芳香及其生長季節,皆與白蘑科真菌香菇相符,為常見食用真菌。
    5. 其後《吳蕈譜》記有雷驚蕈,雲:“二月應驚蟄而產,故曰雷驚。時東風解凍,土松氣暖,菌花如蕊,菌質外深褐色如赭,褶白如玉,瑩潔可愛。”所述也指本種。
    6. 《菌譜》:“芝、菌,皆氣茁也。自商山菇芝,而五台天花,亦甲群匯。仙居介乎天台、括蒼之間、叢川入天,仙靈所宮,愛產異菌。林居岩棲者,左 右筆之,乃藜莧之至腴。近或以羞王公,登玉食矣……合蕈始名台蕈,舊傳昔嘗上進,標以台蕈。上遙見誤讀,因承誤雲。數十年既未充包貢,山僚得善賈,率曝乾 以售,罕獲生致。邑孟溪山中,亦同時產。惟蕈柄高,無香氣。土人以是別於韋羌焉。“
  • 別名:香蕈、合蕈、台蕈、台菌、雷驚蕈、戴沙、石蕈、椎蕈、香信、冬菇、菊花菇、香紋。
  • 科屬分類:白蘑科
  • 植物形態:香菇Lentinusedodes(Berk.)Sing.菌蓋半肉質,寬5-12cm,扁半球形,後漸平展,菱色至深肉桂色,上有淡色鱗 片。菌肉厚,白色,味美。菌褶白色,稠密,彎生。柄中生至偏生,白色,內實,常彎曲,長3-5(-9)cm,粗5-9mm,菌環以下部分往往覆有鱗片,菌 環窄而易消失。孢子無色,光滑,橢圓形,(4.5-5)μm×(2-2.5)μm。生於闊葉樹倒木上。春季、冬季多人工栽培。分布於西南及安徽、浙江、江 西、福建、台灣、湖北、廣東、廣西等地。
  • 藥用部位:為白蘑科真菌香菇的子實體。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蕓薹食譜
公孫本草誌
導覽
工具箱